发布时间:2025-08-08浏览次数:次
为深入推进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《IT企业认知实践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,7月26日与8月2日,我院在5A103教室成功举办了两次面向全校的系列公开课,本次公开课由课程负责人刘军老师主讲,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23级的全体同学及众多专业教师参加了学习与研讨。
本次系列公开课紧密围绕《IT企业认知实践》课程教学大纲的核心要求,针对大纲中关键的“专业调研”实践环节,进行了系统性的教学设计与深入拓展。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,同时敏锐把握行业技术发展动态,为后续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奠定坚实基础。
7月26日的第一场公开课以“利用生成式AI提升IT企业调研效能”为主题。刘军老师系统讲授了IT企业调研从选题、资料搜集、数据分析到报告撰写的全流程方法,并结合生动的实操演练,展示了如何运用生成式AI工具作为“智能副驾”,高效赋能调研的各个环节。
8月2日,第二场公开课“AIGC技术在IT行业的创新应用案例与价值分析”则将视野拓宽至整个IT产业。课程深入剖析了AIGC作为“战略性引擎”对软件开发、智能运维、视觉设计乃至商业模式带来的颠覆性变革。通过对行业巨头战略布局的分析,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前沿技术商业价值的宏观认知,契合了教学大纲中“关注网络工程领域的新技术、新应用和新热点”的教学目标。
作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,本次系列公开课在思政教育方面进行了精心且深入的设计。课程首先向学生传递了“实践出真知”的核心理念,紧密结合课程的“专业调研”任务,强调只有深入企业一线、亲身实践,才能获得对行业和技术的真切认知。在此基础上,课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“求真”的新内涵,教育学生要辩证看待AIGC技术,并深入探讨了其背后存在的“幻觉”问题、数据隐私泄露、算法偏见以及深度伪造(Deepfake)等技术、安全与伦理挑战。课程还特别强调,在使用AI辅助工具时,必须恪守学术诚信,对AI生成内容进行批判性审视与验证,这既是“求真”的体现,也直接呼应了教学大纲中关于“职业规范”与“社会责任”的思政目标。通过这种方式,课程将工程伦理、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自然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,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。
网络工程专业的徐玉、金可仲、厉旭杰、徐嬴颖、李鹏飞老师,以及来自其他专业的童长飞、何奇等老师全程听取了公开课。在课后的教学研讨会上,听课教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。大家一致认为,这两次公开课内容前沿、设计精巧,将最新的AIGC技术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与会教师尤其对课程的思政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,认为其将思政元素融入得“恰如其分,润物无声”,既培养了学生运用前沿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,又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,教学效果显著,为专业课程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示范。
本次系列公开课的成功举办,是《IT企业认知实践》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,展现了学院在“AI+教育”以及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。